中国哲学的思想史有两个源头,其一是天,体现为天命;其二是人,体现为性命。前者是中国思想史体系的原生基因母体,后者是人文觉醒的勃发所注入的新型理性化思想基因。殷周之际的社会与思想的人文变革是新型理性化思想基因突变的关键节点,《周易》即是这种新型理性化思想基因的刻写模板。“人文革命”历史性地削弱了“天命不违”解释范式的统治,然而随着“本然论成物之理”擘画下的礼乐文明的崩坏,“天命论”的旧主题以“天道”的独立维度加入进来,对其进行补足。由此,“本然之道”与“天命之道”在交织中展现出以“德”“道”交接转化为标志的“天-人”道术并建体系。
庄子的“齐物论”是对“本然之道”与“天命之道”的合流创造理论条件的重要论证,将“本然论”所涵盖的生物与“天命论”所涵盖的天地万物“齐”。“齐生死,一物我”本质造就了一般形式化的、可辖制于“道-德”共轭两行范式的坐标系,在这个坐标系下,庄子以两行并建之“际”为锚点完成了道术的“原始反终,复通为一”。
道术源流-1
道术源流-2
道术源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