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别自然”、“别禽兽”从而进入人文世界的核心是“德”,易哲学由此展开。“德”即一阴一阳的生生之德,是本然之德,老、庄在本然道术之上引入天地自然之道,以自然道术为上行、以本然道术为下行,构建了道家两行的新自然论体系。《易传》体现出儒家对老、庄哲学问题的修正和贯彻,《易传》为了回应道家哲学,将《周易》的本然表达悬搁起来,让“易道”可以独立存在并拔高至“冒三才之道”的地位。《易传》将两行道术一行化,这正是汉代大一统哲学的理论源头。

《易传·系辞上》有言:“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继善成性”一方面意味着来自母体之“继”,另一方面意味着命运体主体性之“立”,“性”是命运体从母体中别立出来,并将旧母体对象化地接与对待的标志。所“继”源自一阴一阳之道,是本然的生生之理,但《易传》将易道提拔至冒天、地、人三才的地位,因此本然之“继”演变为所“继”来自于天,“德生万物”的本然生生之理演变为“德副卦体”、“人副天数”的大一统之理。

道术源流-1

道术源流-2

道术源流-3

留下回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