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和庄子的哲学主旨是以超越的新自然论包容和整合业已深植中国哲学血脉的本然之论。对本然论的超越(道我两行论)和包容(并建两行论)是其哲学的核心。《大宗师》与《应帝王》着意于包容的并建两行论及其终极超越。

我们将“乾坤并建”的理论脉系归结为“命运体与未来化的共命运体空间中的对象性衍进的跨际逻辑”。“我”与“非我”的接与对待成就新的自我,这种接与对待作为“两行并建”的一种 ,是“我”迎逆自然的“别自然”化自我成就的过程。对应于《庄子》的“大宗师”,其现实意义在于作为社会中存在着的自我,如何将“有待到来的意义流”(社会) 转化为成就理想自我 (大宗师)的并建对象。当然,在《庄子》的语境中,这一问题已经被转化为“德”如何以“最小耗散原则”的“逆”,复归于最大意义上的自然(顺)即“道”的新的论域之中。

“上下并建”的思想主题,其理论脉系归结至“共命运体与命运体两行并建的共扼关系体系”之中。共命运体(的主导者或代表者) 以诸个体命运体为对象,以迎逆命运体的方式成就共命运体,就成为“上下并建”的鲜活思想主题。《庄子》的“应帝王”就是这一主题的发挥。在“易哲学”中,以“否”“泰”两族的谱系发展所展现出来的“上下并建”成物之理,着重于“上行”的“帝王”,就演变成“应帝王”中“上行”如何驾驭“下行”而成就自身的两行关系。

道术源流-1

道术源流-2

道术源流-3

留下回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