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然论的逻辑展开是两行的,两行逻辑具有超越论的现象学意义。但胡塞尔的现象学操作是精神活动,它割裂了生活世界,一切现象学实践只是精神世界“空对空”的操作,只生成逻辑,不能还于生活世界的对象,同时也难以穿透主体间性。而在本然论的世界中,意义流带有靶向性,意义流在其靶向运动中穿透一系列的两行逻辑,随着面向主体的不同而被动呈现的意义具有客观性,可在主体间公共表述。“营卫”是处于“对象性关系”中的意义流,并非存在物,它靶向性地指向命运体主体,转化为其“成己之德”。
命运主体间的对象性关系造就了公共营卫资源的普适性与同质化。以粮食为例,其面向人类社会的每个主体,都共同表现为的“营”的意义,其意义流在主体间是贯通的,这使其成为公共的社会资源。公共资源从动物性的生存需求的满足,到人文性的生活需要的满足,乃至于实现人的价值意义的满足,人类不断提出并实现高级化的两行任务,实现“类”的超越性。同时,如何处理公共营卫资源,这也是反映一个社会是否具有人文正当性的标准。
本然论建构-1
本然论建构-2
本然论建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