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哲学是“道-德”并建的哲学:从道的角度看,“道之冲”生成德,德意味着“道之衰”、“道之损”;而这个道之损的过程于人间看就是德的“生、长、收、藏”的过程。于上行表现为道,于下行表现为德,老子哲学构成的就是这样一个两行的“道-德”关系的世界。
对于道与德的关系,儒家与道家的立场不同。对于道家来说,理想人格就是要不断去“损”自己身上的人性,追求无功无名,禁止德性的泛滥。因此人文意义上的价值属性是道家所贬低的,道家所在意的是“道之损”。而儒家珍惜从道中得来的“德”,所以有“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有得之于天的“性”就有四端,因此儒家的理想人格就要求以浩然之去呵护、养育它,让其焕发初人文的光辉。因此儒家的“天人并建”要求人们重视“德”,培养内圣外王的圣人之气。从这一点上说,儒、道两家形成互补。
道术源流-1
道术源流-2
道术源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