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的反思与批判是十分深刻的。从巴门尼德开始“存在”就成为西方哲学绕不开的焦点,哲学的表达是存在论的。马克思要褫夺掉“存在”这个上帝相关项,对于存在论,马克思要以一种超存在论的视角展开批判。马克思所关注的存在性在于现实的存在者本身,是一种“对象性关系存在”。

对于马克思的超存在论的哲学,一方面是对绝对完成的终极预设的彻底否弃,因为传统西方哲学将一个事物的起因与终结及其过程的全部,以本体的方式表达在彼岸的世界中去,因此传统西方哲学不得不设定绝对存在。另一方面,既然要褫夺本体这种终极存在,那就一定要在现实的存在中重新建立起关系体系,这种关系体系在中国哲学表达为命运主体与命运客体之间建立的两行并建的关系体系,这种关系体系基于“本然之德”。而马克思的哲学表达没有本然的概念,但他意识到形而上学的问题所在,因此使用“对象性关系存在”这种存在论表达方式表达超存在论的含义,因此“关系存在”是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石,这也与中国哲学的两行并建在精髓上是相通的。

本然论建构-1

本然论建构-2

本然论建构-3

留下回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