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然论的哲学起点具有一定的“构造论”色彩,它不断丰富着道术的内容,在两行系统的每一个子领域中都可以演化成独立的道术。相反,如果将道作为逻辑置顶的第一范畴,则逻辑方向将从构造论的“爬山”过程转向道的“下山”过程,老、庄的道术就是这样的高屋建瓴的统一道术,从道的逻辑置顶向下推演。
老、庄的自然论的新道术影响了中国子学的勃兴,本然论哲学经过老庄体系的再塑,使得中国哲学的基因进行了第二次的采集、编写和刻录。而在先秦诸子之中,将共同体文化与礼的精神作为核心内容去阐释的代表性学者是管子与荀子。管子也将道置顶,立道之后以“道之本”推及“理之末”,使得道与理形成同一个逻辑贯通的理论体系。道理关系互为迎逆、相互对待,由理入道是从末向本的超越,从道至理是从本向末的展开,该过程于理而言是超越,于道而言是“损”的过程,由此构成了本末精粗、小大一贯的道理体系。
本然论建构-1
本然论建构-2
本然论建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