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管子,孔子之德服务于仁,这与面向未来生命,于当下提供动力的本然之德不同。孔子的德是使人成为君子的德,作为本然之德的一种,它服务于人格的塑造。二人为仁,它是在关系体系中所建立起来的观念,其在医家理论中描述的是人体内部之和谐。仁表达的是群体的和谐,因此,将仁内铄于人格之中使其在关系群体中成为和谐因子,这样的人即是仁人。孔子所阐述的德,一方面是个人的内置之德,另一方面是具有天下胸怀的君子之德,这两个德构成仁德的本然,因此生生之德在孔子这里就具体化为君子人格的养成过程。

礼乐崩坏后,诸家的道术是以对礼乐文明的诊断发展而来。“克己复礼为仁”,孔子的诊断认为礼乐文明的问题不在于制度,礼乐制度是彰显人文的“乐章”,是人们没能将其演奏好,因此孔子要以君子人格的养成为出发点去医治礼乐文明。由仁到礼乃至中庸,这是孔子理论的三个基石,也反映了孔子哲学探索的心路历程。

道术源流-1

道术源流-2

道术源流-3

留下回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