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对于礼乐文明反思的基点在哲学上十分重要,我们将之概括为“还礼于理”。由于诸家对礼乐文明的“礼”的理解不同,导致了儒道之分,其分歧点在于礼乐文明的实质究竟在于社会的和谐之“美”还是治国理政之“用”?对此,管子开了一个与儒学分道的先河。如果将礼乐文明当作一个“美学作品”,那么它相当于一个对社会成员进行规范的合奏之乐谱,孔子认为这样一种人性和美性就是人别于禽兽之所在,也是确立礼乐文明的基础,为周公制礼作乐寻求合法性与正当性。而管子把治国理政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这种学问有其客观性,如果没有一种严肃的态度和对两行系统盘丝剥茧一般地理解就完不成社会治理的任务,管子认为礼乐文明流于表面正是导致其崩坏的原因。

管子哲学的另一个着眼点在于神道设教。周革殷命强调人的主宰性,它同时变革了人们对天的敬畏,伴随着人文主义的张扬人的欲望也逐渐膨胀。因此神道设教就是管子重新将殷文化的东西拾起,以一种周人的理性语言编织成道术的理论基础,这是管子对于《周易》别自然的道术流变进行的一种再修复。

道术源流-1

道术源流-2

道术源流-3

留下回复

请输入你的评论!
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